我们的存在(上)_我们的存在上百度云
- 13
- 2025-03-23 22:14:45
- 44
有没有可能在地球上存在着一个我们看不见的世界?
这个问题看似荒唐,却值得考究。在神话故事里,把人、神、鬼分为三界,即地界、天界和冥界。天界和冥界就是我们看不见的世界。但是,神话终归是神话,没有科学根据,不足为凭。
那么,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之外是否还存在其他世界呢?这就涉及到科学家们所提出的平行空间说和多维空间说。量子力学根据量子的纠缠现象,提出了平行空间说,即在宇宙中还存在一个与我们的现实世界同样的世界;而现代物理学M理论(超弦理论的一种)则提出了多维空间说,即宇宙存在十一维空间,由震动的平面构成。
这两种说法到底哪种说法靠谱呢?我认为,平行空间说只是一种猜测,缺乏根据,目前尚存在争议,还是多维空间说比较靠谱。为了说明多维空间的存在,科学家们打了一个比方:一只蚂蚁在一张纸上行走,它只能向左或向右,向前或向后。对它来说高与低均无意义,这就是说,第三维的空间是存在的,但没有被蚂蚁所认识。同理,我们的世界也是由多维数据构成的,我们同样觉察不到其他的维。
按照科学家们的这种说法,如果宇宙真的存在多维空间的话,那么,在地球上就有可能存在着一个我们看不见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只有通过虫洞我们才能进入。根据霍金对虫洞的研究,虫洞就在我们四周,只是小到肉眼无法看见,它们存在于空间与时间的裂缝中。这种裂缝和孔隙比分子、原子还细小,被命名为“量子泡沫”。
因此,多维空间理论和虫洞理论也许会把我们带向一个我们看不见的世界。人类一旦破解了多维空间和虫洞之谜,掌握了进入虫洞的技术,人类就可以穿越宇宙。
这个完全是有可能的!
其实题主的想法也是哲学中的不可知论的一种演变!
我们都知道,人感知这个世界无非是通过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等五个器官感应出世界的光,声,味,形态等。
为什么我们只有五个感受器官?如果多一个器官或者少一个器官呢?
如果我们没有眼睛,我们是无法得知世界上还有光这种现象,至今或者都不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如果我们没有耳朵,我们就无法感知世界还有声音这么美妙的感觉!
可我们只拥有五官,如果我们还有第六个感官呢?那么第六个感官感受出的世界就是人们无法想象的一种存在。
其实世界本来的样子我们是不清楚的,也根本无法搞清楚。我们看到五彩斑斓的风景不过是电磁波的迥异波长的体现,我们听到的声音只是物质的不同形式振动而已。
我们大脑里有美味的印象,这不过是食物中的分子刺激了舌头,舌头把这种刺激抽象成了美味的神经体验。
事实上这个世界本身完全就不是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吃到的样子。我们的这些感觉源于我们五官的扭曲和意识的抽象。
说到这,你也就明白哲学家康德说的“物自体”概念了!
其实我们感受到的世界并不是本真世界的模样,本真世界被我们的五官各种扭曲映射,这些感觉材料再通过意识二次抽象才形成了我们如今看到的世界。至于物自体(自在之物)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永远不知道!
一朵美丽好闻的花,无非是五官的扭曲形成的,至于花本身是什么?我们永远不清楚。我们依靠电子显微镜看到的原子也不过是它反射出一定频率的光子而已,我们的眼睛解读了光子的波长,才认为原子长那个样子。
或许同样的波长对于不同的生物来说,感受到的画面是截然不同的!其实原子本身到底是怎么一种存在我们无从得知!
目前可以肯定,人类的五官是感受不到暗物质的!这就佐证出人的五官是有缺陷的!
目前认为,暗物质和我们的世界处于同一时空!而我们着实感受不到,只能依靠引力定律去推理出它的存在!
那么我们可以类比,真实的宇宙是不是还存在更多我们五官无法感知的事物,而这些事物就和我们在同一个世界中!
说到这里,我有一种细思极恐的感叹!或许我们只能一步步接近世界的本真,而不能真正体验到物自体!
应该有,我相信有一个不以肉身存在的、而以灵魂存在的世界,因为小时候我发生了两次提前预知的事情,第一次是鸡毛关系蒜皮的小事,第二次救了我的命。爱信的就信啊,不信的可别在评论区乱喷就行。
一,有可能,我们人类是渺小的,到现在都说不出自已的来路。更别归途,冒似人死如灯灭,化灰而尽,其实,社会文明发展到今天,人类到无法讲清灵魂与肉体的关系,人到底是活的灵魂还是肉体?
如果是肉体,那么,植物人怎么算?痴呆症怎么算?精神病怎么算?
如果是灵魂,那么,灵魂从哪来?归哪去?
二,为什么说有可能?人可以有双胞胎,三胞胎,多胞胎。试想宇宙为什么不可能有双胞胎,三胞胎,乃至多胞胎?人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人与自然生死与共。
单纯说有没有可能,确实有这个可能,一是因为人类认知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是因为宇宙的浩瀚太超乎我们的想象!
虽然人类是高级智慧物种,但我们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是建立在我们看到,观测到的事实基础上,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推论,总结出一套宇宙规律!
而人类观测的手段是什么呢?眼睛和高科技仪器?本质上还是通过我们的感官,比如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等!
但世界的本质真的就是我们通过人类感官了解到的那样吗?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我们眼里的世界与其他物种眼里的宇宙并不是一样的,哪个才是宇宙的本质呢?或者说可能存在其他物种看到的而人类看不到的世界!
有人甚至说除了五个感官,人类还有第六感官(潜意识),是不起真的有,并没有得到科学的认可!
所以,人类对世界认知如此依赖我们的感官,而我们的感官远不能感知真实的世界,或许只能感觉到真实世界的一部分,意味着理论上应该存在不为我们所知的世界,比如最近几十年科学家发现的暗物质和暗能量等!
好在人类拥有智慧,它会最大限度而让我们探索宇宙的每一个角落,去发现更多未知的世界!
历史上有哪些我们认为不存在的人物实际上是存在的?
尹志平
金庸先生小说《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里面的人物,全真教弟子,丘处机的徒弟。
说起尹志平,最有名的桥段就是在《神雕侠侣》里面,小龙女被欧阳锋点住了穴道,尹志平一时没忍住,色迷心窍将其玷污了。小时候看电视每到这里,恨不得把家里的黑白电视砸了。
历史上是确有尹志平其人的,他不但是丘处机的徒弟,还先后师从全真七子当中的五个人。
丘处机去世后,尹志平继任,是为全真教第六代掌教宗师。
他执掌全真教期间,著书立说,以身作则,教化世人,导人向善,使全真教达到了空前繁荣。元代诗人元好问记载,“黄冠之人,十分天下之二,声焰隆盛,鼓动海岳”。可以说他为道教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尹志平一生严于利己,不近女色,所以根本不可能有这种桃色新闻啦。
也正是这样的原因,为了避免我们对古人产生错误的印象,金庸先生在新修版小说里,将“尹志平”改名为“甄志丙”,以表达对先人的尊敬。
所以后来我们再看小说或者电视剧已经没有“尹志平”的名字了。
历史上这些人都有。只是因为后来的人们对其文化包装的理解不到位甚至因神化传说方式偏解就乱猜和代代笼统地概念化传误。比如共工争帝与祝融大战是武装战争吗?不是。准确说是意识形态里的政治矛盾斗争。又比如把(伏)羲和女娲的人首蛇身像说成是兄妹夫妻非常荒唐。他俩是一家世族的两个杰出的三皇其二,相差数百年。从母系氏到父系氏过渡,(优)羲是反对近亲结婚的。女娲造人的神化传说主题原因是大洪水的原因和结果。例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国家人口生育政策,双职工一孩儿化并提倡农村一孩儿化。如:今根据国情现状支持发展多孩儿是不同形式于古而内含旦一样的!试相比较人类全地上的一场特大洪水之后人烟特稀少,女娲当时已为颛琐帝重政女皇,大洪水后其政令怎不要求生存下来的有生育能力的人口尽快发展人口数量呢。由此神化传后有十二神,名为女娲支肠处利道之野。生生生都生岂不快呼!速如抟泥。
作为一个地方史写手,我来说两个与襄阳有关的人物吧,张顺、郭靖。
一:浪里白条张顺
这个水浒传中的人物,任侠仗义,深受百姓喜爱,其惨死于杭州城下,也让大家很伤心,相信看过央视版水浒传的人都印象深刻。
其历史原型就是南宋义勇张顺,跟小说非常类似,历史上的张顺为救援襄阳,死在了襄阳城下的汉水中。
根据《宋史卷四百五十,列传第二百九忠义五》的记载,张顺的外号不是良里白条,而叫"矮张"。和他一起打仗的人不叫张横,而叫张贵,外号叫"竹园张"。
可能是外号不太霸气,所以到了民间传说里都有所拔高,张顺叫浪里白条,显得更霸气些。
历史上这支军队冲入了襄阳城,给守军带来了军需物资,振奋了人心,但是张顺没有冲进去,死在了汉水中。事后,张贵和郢州援军约定夹击元军,可惜郢州军没能按约定赶来,张贵力战而亡。
元军拿着张贵的尸体给襄阳守军看,襄阳满城皆哭,士气受挫,最终这场守城战也以失败告终。
不管失败与否,襄阳人都感念其恩德,立庙祭祀。
我有一篇《“浪里白条”张顺,实为襄阳抗元英雄,其祠今何在? 》发在襄阳本地的论坛上,有兴趣的可以搜索阅读。
二:射雕英雄郭靖
根据《宋史卷四百四十九》列传第二百八忠义四的记载,他也是南宋义勇,四川人,宋史给出的名称是高桥土豪巡检,这样的人平常负责地方治安,战时就负责聚拢百姓,配合官军作战的。
当时恰逢吴曦叛宋投金,其治下的四川百姓不愿意接受金人的统治,都逃到大安军管辖范围内躲避,不久大安军也被吴曦控制,并派兵驱赶百姓回到自己的家乡,郭靖不愿意回到吴曦的统治之下,投江而死。他的弟弟叫郭端。
记载原文如下:
有郭靖者,高桥土豪巡检也。吴曦叛,四州之民不愿臣金,弃田宅,推老稚,顺嘉陵而下。过大安军,杨震仲计口给粟,境内无馁死者。曦尽驱惊移之民使还,皆不肯行。靖时亦在遣中,至白崖关,告其弟端曰:"吾家世为王民,自金人犯边,吾兄弟不能以死报国,避难入关,今为曦所逐,吾不忍弃汉衣冠,愿死于此,为赵氏鬼。"遂赴江而死。
有关郭靖的历史记载就这么长。后来的金老爷子想塑造一位抗元英雄,其原型应该当时的襄阳军人,选名字的时候,选了郭靖二字,这个靖字容易让人想起靖康耻,让人想起岳飞,是个好名字。
后记
张顺、郭靖是宋史记载的忠义之士,后来经民间传说、文人加工,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也恰恰都与襄阳有关。这也是襄阳悠久历史的见证吧。
张小敬
对,就是马亲王小说《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主角。
《长安十二时辰》于2019年被拍成电视剧与大家见面,由于原著脱胎于历史做了一定得改编,为了不让观众对部分历史人物形象产生曲解,电视方改编了许多历史人物的名字,例如李泌被改成了李必,李林甫被改成林九郎,高力士被改成郭力士,杨玉环被改成严羽幻……
为了让剧集过审,如此改动也无可厚非,但是本剧的主角张小敬,却意外逃过一劫。也难怪,张小敬在历史上的身影也是匆匆一瞥,难改被人认为是虚构的人物。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张小敬,别称五尊阎罗,旧历十三年从军,曾经当过十年陇右兵,九年不良帅,与李必联手化解了突厥狼卫企图摧毁长安的计划。
而唐朝的历史上,也有一名张小敬,虽然只有只言片语,但立下的功劳却不小。五代十国的时候,有一个叫王仁裕的人,写过一本名为《开元天宝遗事安禄山事迹》的书,其中就有一句“骑士张小敬先射国忠落马”,这里的国忠,指的是杨国忠。
从这段记载可见,在马嵬之变,太子李亨、陈玄礼铲除奸相杨国忠时,第一个开弓将杨国忠射下马的人就叫“张小敬”。不过之后就无此人的消息,命运如何也无人知晓了。
昭惠显圣二郎真君杨戬。
杨戬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但是他不姓杨,他姓李,乃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治水专家李冰的儿子李二郎李泰,也叫李昱。
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就是李冰父子建造的,至今已经有2250年的历史了。
西游记里说二郎显圣真君世居灌江口,就是今天的四川省都江堰市。
由于李冰父子治水有功,作为正统的官方神灵历代多有褒封,在史料史籍、宗教神话、文人小说中也都有其描写,最终衍化为传播最广泛的西游记中二郎神的形象。
传说中李二郎奉父命而斩蛟,有七人相助,世传为梅山七圣。还有二郎担山赶日的传说,也就是劈山救母的出处。
现在什邡市有李冰陵园,还有纪念李冰父子的大王庙和二王庙,有去什邡市旅游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有哪些我们一直以为存在,但其实历史上却从未出现过的人?
朝鲜人的祖先檀君。
根据朝鲜半岛的史书《三国遗事》记载,檀君是古代朝鲜的第一代国君。
檀君在公元前2333年建立古朝鲜国。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的夏禹的父亲鲧同志,还在带着一帮人忙着治水;猛犸象还在北方蒙古高原肆意狂奔;实际上最古老的文明——苏美尔文明,这一年刚刚覆灭。
可是,伟大的朝鲜人的祖先檀君同志,恰在这一年诞生在太白山。经过数百年的不懈奋斗,檀君建立了檀君朝鲜,并且在位1500年,活了1908岁,直到公元前833年(推算所得)才去世。
期间,约公元前1124年,中国的先贤箕子(纣王的叔叔),带着5000商人后裔,一起来到朝鲜半岛生活,并在今平壤一带扎根,建立了箕子朝鲜。
上图为西晋时期的高句丽疆域,红色部分为西晋。
箕子的闯入,并没有影响檀君的统治;相反,檀君非常“识趣”地与箕子和睦相处,并且耗费近300年时间,将自己存在的证据消干抹净。箕子朝鲜之后,一直过了2000多年,朝鲜的历史工作者,才重新整理出檀君的史话。
自此,檀君朝鲜就成了半岛的信史。
1993年,朝鲜的考古工作者在平壤市郊发现了一座古墓葬,经考古发掘,发掘出遗骨若干、陪葬品若干。经过朝鲜考古专家的反复推论,认定墓主人就是传说中的朝鲜族人的祖先——檀君。
随后,两国当局就宣称,此墓乃是朝鲜第一个王朝檀君朝鲜的创建者,檀君的陵墓。
当年10月,檀君陵被全面重建,在传说中的檀君建都之处,修造了一个规模宏大的檀君陵。同时,两国当局还对外宣称:每年的10月3日,为檀君开天节,全族都要在这一天祭祀檀君。
据称,檀君陵里安放这檀君及其夫人的遗骨。
与檀君陵的宏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中原跑到朝鲜建立箕子朝鲜的箕子,他的陵墓却被刨了,尸骨无存。
2007年,韩国修改历史教科书。原教科书中写道“据称檀君建立了古朝鲜”,修改后的教科书却将“据称”二字去掉,成了“檀君建立了古朝鲜”,至此,檀君在朝鲜半岛成了正式存在的历史。
不过,半岛之外的史学界对于韩国的这番操作,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莎士比亚
很多人都认为莎士比亚是真实存在的,因为他有很多著作,也有画像。不过莎士比亚只是个笔名,真人是否存在,一直备受争议。根据后人研究发现,莎士比亚的子女都是文盲,作为一个举世闻名的戏剧家和诗人,很难想象莎士比亚会让自己子女目不识丁。
而且莎士比亚并没有留下手稿,他仅存的6个签名中,没有一个清晰可读的。同时期的文献中也没有记载一位叫“莎士比亚”的戏曲家。而且,他的遗嘱中没有涉及到他辉煌的戏剧事业,只是说明自己的遗产分配。因此包括马克吐温,保罗尼采等很多人质疑,在莎士比亚故居中终老的人,可能并不是莎士比亚。
在伊丽莎白时代,shake speare是戏剧行当里相当流行的词语,致敬希腊神话中主管艺术的雅典娜,因此“莎士比亚”(Shakespeare)可能只是一个或几个作者创造出的一个虚拟形象。
1875年,一个名叫詹姆斯 魏尔摩的神甫提出,“莎士比亚”是一个创作组合,Shakespeare每个字母代表一个真实人物,S是英国诗人埃德蒙 斯宾塞、H是医学家威廉哈维,A是伊丽莎白剧院主演爱德华 阿莱恩,KE是约翰坎普,S是演员威廉姆斯莱,P是戏剧家乔治普利,E是艺术家保罗艾丽曼,A是政要爱特罗,RE是沃尔特莱利。
因此,莎士比亚很有可能是一个类似咪蒙,十点读书这样公号的存在,由一群笔者在维持。
鬼谷子
鬼谷子王诩,是纵横家的鼻祖,对后世的阴阳家、兵家、道家学说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苏秦和张仪都是鬼谷子的弟子。孙膑,庞涓,商鞅,李牧,王翦等各个时代的翘楚都深受鬼谷子智慧的影响。
正史对鬼谷子的描述,非常之少,并且连鬼谷子的生卒年都不知道。而且根据查看鬼谷子门人的几人行动时间,有不少的差别。所以很多人认为,鬼谷子并不是指王诩这个人,《鬼谷子》这本书也不一定是其撰写。鬼谷子反而是一个像“新东方”培训机构。
唐朝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就认为,“苏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鬼谷子其实是苏秦为了让自己看起来神秘一点,厉害一点而自称的。
另外,张心徵在《伪书通考》里,认为“鬼谷者,谓无其人,犹无是公云尔。斯说得之。”他认为鬼谷子根本不存在。
而且,根据《战国纵横家书》可以知道,苏秦其实和张仪并不是同一时代的人,所以说,鬼谷子这个人不存在的可能性还是挺大的。
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有人认为铁托并不是特指的具体的某个人,他其实是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集体的全称。在战争年代,谁是南斯拉夫共产党游击队最高领导人,他的名字就叫铁托,可能在战争中铁托同志已经牺牲了,但他的继任者仍然叫铁托。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1980年最后一位铁托去世,根据年龄推算和现代传媒发展已经不可能有新的铁托继任而不让世人知晓了,铁托的传奇才告结束。
南侠展昭作为古典小说《三侠五义》之中的经典人物,为一等一的高手,帮助包公处理各种疑难的案件,出生入死,其事迹在后续的小说故事当中,也有出现过。
再说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得分清是历史虚构人物,还是文学虚构人物。
有些朋友有点分不清文学和历史差别,甚至有把《封神榜》当史书看的。在文学中虚构的人物,可能有原型,但也绝对是进行过艺术化处理的。所以,纵使我们看《三国演义》、《水浒传》、《隋唐英雄传》等作品之中存在大量历史人物,但也不完全是这个人物真实的状态。就好像诸葛孔明确有其人,目前来看“空城计”却未必。
而所谓的历史人物,是在历史文献确有记载的,且必然出现在正史之中的人物,当然野史也很重要,野史只是真实性难以得到保障,但不代表野史的内容一定不真实。
在这个背景之下,想和大家聊聊两个人物,分别是西施和莎士比亚。
西施:不见正史,但流传甚广
西施号称中华民族的“四大美女”之首,要知道,我们的“四大美女”都是对民族起到关键作用的正面人物,要不然真论美貌,自然是苏妲己、褒姒、李师师、陈圆圆这种,能凭一张脸祸国殃民的更胜一筹。
然而,近年来史学家的大量考据,以及根据史料的分析中指出,所谓春秋时期以“美人计”覆灭吴国的西施,很可能根本没有这个人。
西施这个名字,主要出现在《越绝书》《庄子》《孟子》等野史和文学书籍之中,其中《庄子·齐物论》中所产生的“沉鱼落雁”,实则说的是毛嫱与骊姬,这也导致一些史学家认为毛嫱就是西施的原型。所以,这里也算是帮助大家以正视听,沉鱼落雁是用来形容西施与王昭君,但并非产生于二者。
在《庄子·天运》中,所描述的故事是东施效颦。而在这个故事之中,目前更多是认为西施与东施更似于两种称呼,因为如果东施效颦这则故事中所说的西施,若是苎萝村的那个西施,不可能匆匆一笔带过。
在《孟子》中,主要提到是《孟子·离娄章句下》,其中说到:
“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其中西子就是西施,但是也近似于《天运》所言,匆匆将其一笔带过。
从两者来看,如果抛开西施和范蠡的故事不谈,所说的西施更像是咱们这个时代的“美女”,而不是特指一个人。
如此,我们回到西施和范蠡的故事来看。这段故事可谓可歌可泣,但是在正史中却仍旧没有只言片语,甚至大说范蠡的《史记》,也未曾提到过西施半句。
而越国利用“美人计”的方式覆灭吴国,正史之中也记载了吴越战争,可为什么就是没提西施的事儿呢?
这就奇怪了,如果西施确有其人,在勾践和范蠡的背景之下,为何只是流于野史、文学、戏剧和民间传说之中呢?
所以,西施的存在正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即,不能证明,也不能证伪。
莎士比亚:疑似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大IP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我们一般将其尊称莎翁,因为他对人类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虽然他留下了很多很多的作品,甚至可以说很多很多的经典。但是,也不妨有很多人质疑莎士比亚到底是否存在。
而质疑莎士比亚是否存在的人中,甚至包括马克·吐温、弗洛伊德、威廉詹姆斯等等时代翘楚式的人物,这就不得不令人怀疑。
当然,这些时代伟人提出的佐证也不无道理。
第一,莎士比亚的作品自然很受瞩目,但是一个作家一生,到底能不能创作出如此之多受人瞩目的作品?
提到莎士比亚马上就会想到“四大悲剧”和“四大喜剧”,还有流传广泛到不能再广泛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就已经九部作品了。
其他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大师,比如但丁、乔万尼·薄伽丘,我们能提及多少作品?无非就是《神曲》和《十日谈》。就算是近代更加容易高产的时期,提到加西亚·马尔克斯,萧伯纳,也只是寥寥无几的经典而已。当然,JK·罗琳比较好记,哈利·波特1234567么。
所以,莎士比亚如此高产,质量又那么高,自然容易被人怀疑。当然,对此也有很多人提出的反对意见,毕竟不管哪个时代都会有天才的。
第二,莎士比亚是一位作家,作家自然就有作品,那个时代的作品又不是打印的,自然也得留下点东西吧?
结果,人家目前尚存的签名中,都是各式各样的……
大家看看上图右边的六个签名,一个是不清晰,另一个就是,根本不一样。
所以大家就产生了一个怀疑,有没有一种可能是:莎士比亚本来就是个IP,因为有无意间用了这个笔名,再因为一部作品而促使这个笔名火了,所以大家就都用这个笔名发给剧院和出版机构,因为只要作品过关,结合笔名比较受瞩目,至少稿费能多一点吧?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莎士比亚是一个“自媒体”,运营这个账号的人有很多,这就导致了这个自媒体能出很多精品。
综上
这里简单说了两个人物,一中一外,而这样我们深信不疑存在的人物,可事实上很可能,或根本不存在的状况,其实真的屡见不鲜。
比如有学者提出伍子胥和孙武很可能是一个人;再比如虽然有《木兰辞》,但是花木兰很可能是杜撰的;又比如导致特洛伊战争的海伦,就是那个宙斯的女儿海伦,实则是神话故事与真实战争结合的产物;最后,孙悟空很“可能”不存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我们的存在(上)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我们的存在(上)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